标准化知识 标准化知识

返回

读书日专家邀你共读“标准精华”——我国首份标准化阅读书目

来源:中国标准化    时间:2018-04-2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照亮人类通往未来之路的明灯,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又到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

      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为了给全国标准化人献上一份值得收藏的节日礼物。今年,我们诚意满满地向王平、麦绿波、周立军等标准化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发出邀约,请他们为正行走在通往标准化学术殿堂巅峰道路上、以光大我国标准化事业为己任的标准化人开列一份书单,绘制一份攀登标准化高峰的“路径图”。

 

王   平

      推荐者简介:

       王    平,研究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资深顾问研究员。长期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以及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自2000年以后开始标准化历史和基本原理、标准化与创新、企业标准化以及国际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共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

     

      1.《标准化概论》(第六版),作者:李春田等,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推荐理由:李春田主编的《标准化概论》从1979年开始编写第一版,到现在已经是第六版了。我国几乎每位标准化工作者都把这本书作为案头书。国内开设标准化课程的学校和各类标准化培训课程都把这本书作为必选教材。李先生在2006年的一篇文章里曾经谈到,《概论》是一个几十人团队的作品,是几代人的经验积累。《概论》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每次改版都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完成一次观念的改变和知识的更新(李春田,2011b)。现在《概论》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高等院校精品课程教材。毫不过分地说,这是一本在我国的标准化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书。本书适用于标准化教育、标准化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标准化培训等方面。

     

      2.《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作者:李春田,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推荐理由:李春田2011年发表著作,《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综合标准化最初由前苏联标准化工作者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影响下形成的标准化方法,并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李先生指出,综合标准化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遵循系统分析方法开展的标准化。每一个综合标准化项目实际上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可以说,综合标准化就是标准化系统工程。开展综合标准化要目标导向,要系统地处理综合性问题(目的性);把要解决的问题视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系统性);要运用系统化方法进行整体协调,综合地掌握系统内部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使系统达到整体最佳状态(整体性);要建立标准化综合体(成套性);要进行全过程控制。综合标准化方法在我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有GB/T 12366-2009 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全国大力推行“综合标准化”,而且把有些经济开发区和部分企业确定为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本书适用于标准化教育、培训、历史研究等方面。

     

      3.《标准的编写》,作者:白殿一等,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推荐理由:本书为国家标准GB/T 1.1-2009《国家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 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配套用书。书中全方位地阐述了标准的编写问题,内容涉及自主研制标准和采用国际标准时如何编写标准,包括标准化对象的确定,技术要素的选择,标准文本的结构以及具体编写等。在阐述各类观点的同时还给出了大量的示例,从而提高了相关内容的可操作性。本书是标准化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4.《标准化是一门新学科》,作者:[印]魏尔曼(Lal C.Verman),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推荐理由:印度学者魏尔曼1972年撰写的著作《标准化是一门新兴学科》首次把标准化作为一门学科做了全面的探讨。他从语义学和术语学的角度对学科、科学、工程、技术、标准、标准化等重要概念进行讨论,然后论述了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标准化的领域和内容,提出了标准化三维空间的概念。他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述不同级别的标准,并阐释了“个别级标准”的意义,然后论述有关计量单位、标准的贯彻、质量检定标志、标签、消费者与标准化、标准化的计划、标准化的经济效果、标准化的数理手段等问题。他指出,“看来我们最好不要把标准化的含义引申的过分远,不要试图说服人们把它视作与物理学、化学之类的自然科学相提并论的一门科学。充其量而言,可望将其视作与社会学、政治科学之类的社会科学相仿的一种科学。”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理论研究、标准化历史研究、标准化教育等方面的读物。

 

      5.《WTO与国家标准化战略》,作者:安佰生,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推荐理由:本书通过对标准化相关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试图为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制订提供理论借鉴,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标准化基本的经济学理论;第二部分讨论了标准化相关制度安排问题;第三部分在对各国标准化战略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中国国家标准化战略制订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国家标准化战略是国家对标准化战略的整体部署。它不是一个标准如何制订的技术问题,而是如何整合标准化工作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在WTO的政策框架下,实现标准化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问题。本书适用于标准化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标准化研究和教育等方面。

 

      6.《标准化与治理》(第一辑,第二辑),侯俊军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2018          

      推荐理由:这两本书围绕“标准化与治理”主题,第一辑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征集了21篇相关论文,第二辑征集了28篇论文,主要包括标准化与治理的理论机制分析、实践操作经验和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综述等方面的内容。本书适用于标准化与治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等阅读。

     

      7.《中国3G:TD-SCDMA,一个大型高科技产业崛起的历程》,作者:高旭东等,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推荐理由:TD-SCDMA技术标准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和国际化,在中国自主创新事业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作者从多角度,全方位回顾TD事业的艰辛发展历程,详细揭示了TD-SCDMA技术标准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TD-SCDMA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本书适用于标准化教育、标准与技术创新研究、标准化历史研究等。

 

      8.《自主创新与标准化:中国标准化战略所面临的挑战》,作者:迪特•恩斯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推荐理由:作者从产业创新和复杂性原理出发,特别论述了技术的复杂性和全球企业网络的复杂性,从而导致的标准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他把中国标准化体系和美国标准化体系进行了初步对比,而且对于两国的标准化战略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恩斯特认为,即使在西方,对于标准化方面的公共政策问题依然“处于研究阶段”。所以,他在报告的第一章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以便研究标准在一个经济制度不同于西方经济制度的国家中是如何制定和使用的。他为此所提出了开展研究的七个命题。恩斯特指出,国际社会应当接受不同国家和产业在组织和管理标准化过程中的重要不同。国际社会应当承认,像中国这样的后来者所面对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不应将适用于发达经济的标准同样用来评价后来者的行为。考虑到中国显著不同的政治体系和经济制度,要让中国复制美国模式,成为完全市场导向的自愿性标准体系不大现实。中国需要找到自己的制度模式和法律模式,开创一种既可以促进自主创新,又可与全球化和多元化挑战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者、管理者、标准化创新与战略研究等方面的读物。

     

      9.《模块化研究》,作者:李春田,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推荐理由:李春田2008年发表的论著《模块化研究》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全书共分十章。其中第四章是本书理论的核心,重点论述现代模块化的诞生、功能、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对象、目的、构成要素、微观过程、演进发展及理论研究现状。李先生认为,产品的标准模块化设计现在已经成为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方法学,也是企业标准化的重要标准化方法之一。如果企业的产品模块设计得当,就可以很容易通过不同模块组合形成能够满足适用于不同用户需求的系列化产品。他还指出,模块化是现代标准化的高级形式,其特征包括:现代模块化对象是更复杂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子系统(模块)通常也是一个复杂系统;模块自身的复杂化是与信息技术共同进化发展的;模块化的整体系统是通过设计规则事先规划好的;模块化设计是自下而上的系统改进和整体创新;模块化系统是创造选择价值的系统;产品模块化需要开放式接口和决策分散化等。产品的模块化对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成为形成产业集群的催化剂。模块化是产品开发的平台策略,也是大规模定制式生产的基石(李春田,2008)。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教育、培训、模块化研究、历史研究等方面的读物。

     

      10.《企业标准化战略三部曲》,作者:李春田,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推荐理由:2012年,李先生发表著作《企业标准化战略三部曲》,重点包括企业的产品标准化战略、综合标准化战略、标准化平台战略。其中他详细论述了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竞争战略,以及企业战略与企业标准化战略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企业标准化战略可以作为整个企业的竞争战略,也可以作为企业竞争战略的子战略;企业的标准化战略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企业的产品标准化战略要让产品标准确切反映顾客需求,建立量化质量目标,建立企业管理的基本信息等。企业综合标准化战略要开展供应链的综合标准化,选择并确定综合标准化对象,建立协调机构,对标准化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分解目标,建立以标准为核心的标准化综合体,组织实施和验收。关于标准化平台战略,李先生首先认为平台“系指创新活动的运行基础或支撑系统”;企业的标准化平台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标准平台、参数系列平台、标准组合元平台、模块化平台。从李先生的论述可以看出,他从不把企业标准化战略简单地看作是制定企业标准本身的问题,而是要和市场竞争、企业创新紧密联系起来,要和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竞争中的最新技术发展联系起来。他在书中引证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案例来说明他的战略思想。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教育、培训、企业标准化研究、历史研究等方面的读物。

     

      11.《国外强制性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作者:刘春青等,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推荐理由:本书系统分析了WTO/TBT协定、ISO/IEC指南2及主要国家关于强制性标准和技术法规存在的法律、内涵、作用、定位以及强制性标准和技术法规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别对强制性标准、技术法规、技术法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法理的视角阐述了技术法规的地位作用,首次提出了完整的技术法规体系理论,并通过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技术法规体系系统研究、论证了这一理论。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和技术法规管理研究、有关教学等方面的读物。

     

      12.《标准经济学:理论、证据与政策》,作者:[徳]Knut Blind,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推荐理由:本书对标准经济学的已有文献做了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并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经验实证研究,为评估标准的动因和分析标准化的经济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本书具有综合性和学术性,适用于标准化研究人员、产业经济学家、研发部门的管理者、创新和贸易政策制定者等阅读。

     

      13.《标准的世界》(A World of Standards),作者:[瑞典]N.Brunssonetal.,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推荐理由:布兰森等人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角度看待标准化,并从组织学角度对标准化过程进行探讨。他著作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标准化与组织机构、市场和规范性共同体三种社会形式,标准化专门知识的特点及其民主含义;标准化和正式组织之间的界限。第二部分通过几个实证研究考察标准的供应方,即标准的制定和传播,试图回答谁会成为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如何进行组织并且具有合法性,标准化组织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如何达成协商一致。标准化工作者如何说服人们遵守他们的标准。第三部分讨论标准的需求方,包括遵守标准的动机,遵守标准代表的含义,遵守标准的人如何解释标准,标准如何影响采用标准的人的行为,等等。本书是适合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理论研究以及标准教育等方面的读物。

     

      1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自愿性协商一致的国际治理(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ISO): Global governance through voluntary consensus),
      作者: C.N.Murphy,J.Yates,Routledge Press,2009       

      推荐理由:2009年出版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自愿性协商一致的国际治理》是克雷格N.墨菲(CraigN.Murphy)和乔安妮·耶茨(JoAnne Yates)针对ISO做的研究成果。他们对ISO、美国标准化组织ANSI和英国标准化组织BSI等做了深入考察;采访了重要的国际标准化历史人物的后代,对国际标准化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剖析,提出的主要观点包括:标准是“技术基础构架(technical infrastructure)”,对于帮助建立“物理基础设施(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贸易区有重要作用,以及有孕育和促进创新的作用;委员会通过协商一致产生的标准优于政府制定标准和市场竞争产生的标准;委员会标准化能够成功的原因是它应对协调问题和合作问题的方法,等等。本书是适合标准化理论研究、历史研究、标准化工作等方面的读物。

     

      15.《标准的经济效益:全球案例研究》(共两册),作者:ISO,翻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推荐理由:为了对标准的经济效益进行精确的评估和量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开发了“ISO方法论”。ISO希望通过使用相同的方法论,对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积累标准经济效益的数据。2010年发布的标准经济效益的评估方法,2011年出版了首套案例研究。本书第一册《标准的经济效益:全球案例研究》汇集了ISO组织开展的,来自10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11个公司的案例研究。本书的第二册《标准的经济效益:全球案例研究(二)》汇集了来自9个不同国家10个不同行业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标准对这些公司全年销售收入的贡献率为0.5%-4%。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教育、标准化经济效益研究、企业标准化等方面的读物。

     

      16.服务于国家的标准:国家标准化组织分析(Standards for the Nation :Analysis of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作者:[荷兰]HenkdeVries,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1999        

      推荐理由:本书是首次对国家标准化组织进行的学术研究。在很多情况下,国际级别的、地区级别的或国家级别的正式标准化组织已经不再是开发业务标准显而易见的组织。这是必然的还是这些组织能够增加能力而重新获得市场的认可呢?这个问题需要从当前标准化的发展背景出发来给与回答。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分别从总体上和国家标准化组织这一具体情况下给出了很好的解释。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和管理、标准化理论研究、教育培训的读物。

     

      17. 标准:客观世界的处方(Standards: Recipes for Reality),作者:Lawrence Busch,MIT Press,2011

      推荐理由:作者从社会学角度对标准和标准化的研究极大丰富了学术界对标准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其特点是:把标准看成一种社会运行的规则,不再局限于标准化组织对标准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观点,而是把标准放在整个社会运行的环境下进行考察;讨论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产业标准,而是扩展到包括医疗卫生、教育、财会、优良动物品种、典范人物等任意领域的标准;探讨标准的可公度性(Commensurability)、对称性(Symmetry)、耦合(Coupling)特性,并且提出社会学的标准分类:奥林匹克标准、过滤标准、区分标准及分级标准。作者在书中详细讨论了标准的力量、把世界标准化、分类的标准化、认证认可和许可、标准伦理和正义、标准和民主等内容。本书适用于标准的理论研究、教学、职业培训,也适用于标准化工作等方面。

     

      18.剑桥技术标准化法学手册:竞争、反垄断和专利(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Law: Competition,Antitrust,andPatents),编者:Jorge Contrera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7     

      推荐理由:本书由JorgeL.Contreras编辑。汇集了三十多名国际知名学者、倡导者和政策制定者,评估并分析了技术标准和标准化与法律有关的问题,集中讨论了当今世界上最具争议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领域:反托拉斯法/竞争法和专利法(随后出版的内容将集中讨论国际贸易、版权和行政法)。本书全面、详实地揭示了标准在塑造全球技术市场所起到的作用,是学者、从业人员、法官和政策制定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19.《标准化知识产权战略》,作者:张平,马晓,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推荐理由:本书从现实需要出发,通过研究国外标准化组织及企业在技术标准化、技术壁垒及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等方面的制度、办法和实践经验,为我国企业、政府管理者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设想和建议。其中对TBT协议的相关研究尤为值得重视。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教育、标准化政府管理和决策、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工作以及标准与知识产权研究等方面的读物。

     

      20.《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系列图书,按年度出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      

      推荐理由:《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是以国际、区域和国外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发展数据和事件为基础,以反映国际标准化状况为目的,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其他标准化利益相关方为受众的系列年度报告,旨在打造权威、统一、便捷的国际标准化动态工具,为读者提供有关国际标准化的权威数据、详实资料和系统分析,为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与进步提供支撑。自2010年开始,该系列报告由年度发布改为两年期。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管理、以及标准化科研等方面的读物。

     

      21.《中国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系列图书,按年度出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      

      推荐理由:《中国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是以重要标准化事件和准确数据为基础,汇集我国标准化权威学术观点,反映我国未来标准化的政策走向和业界态势,展示前瞻研究成果并预测未来趋势的研究报告。该系列报告与2006年首次出版,引发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持续关注,获得学术界、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自2010年开始,该系列报告由年度发布改为两年期。本报告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研究等方面的读物。

     

      22.《标准化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09-2010),(2011-2012),(2016-201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标准化协会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12,2017         

      推荐理由:标准化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已经出版三册,主要是对标准化学科发展现状按照时间阶段要求进行综合性的介绍。例如2009-2010年度报告中对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标准化教育、模块化、合格评定、标准与知识产权、国防科技标准化取得的进展、以及中国标准化和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发展情况、主要发达国家标准化的战略实施动向做了综合性介绍。2011-2012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的理论研究、分类研究、哲理研究、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标准化多学科属性研究取得的成果等。2016-2017年度报告主要包括标准化知识体系研究、概念和分类、标准经济学、标准与技术创新、标准中的必要专利、正式/非正式标准化组织研究、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进展、国内外标准化学科建设发展特点及比较分析等。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者、管理者、标准化研究的读物。

     

      23.开放标准和数字时代:历史、思想意识和网络(Open standards and the Digital Age: History, Ideology and Networks),作者:[美]AndrewL. Russel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4        

      推荐理由:为什么在21世纪中“开放”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重要价值——作者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讨论了信息网络的跨学科历史,重点关注标准化的政治问题。在20世纪中,如贝尔系统和美国军方的阿帕网(Arpanet)都是属于中央管理的封闭系统。但是到了20世纪70和8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工程师们经历了创建新数字网络的设计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大量讨论“开放”理念,阐述他们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思想意识承诺、技术创新和自由选择的民主。结果出现了开放政府、开放源软件、开放式出版等理念——但是这些华丽的名词却依然掩盖了因特网和其他“开放系统”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层级机构的控制。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理论研究、标准化历史研究、以及标准化教育等方面的读物。

     

      24.标准和公共政策(Standards and publicpolicy),编者:Greenstein, Shane & Victor Stango,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推荐理由:本书一共收集了12篇论文,参与写作的包括学者和工业界的专家。论文内容包括:市场中的标准设定案例、制度形式的竞争(工具标准案例)、开放标准的经济现实(房屋抵押贷款行业)、协调成本和标准制定(56K调制解调器的案例)、通过垂直的IS标准推动电子业务、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委员会、接口标准作为反竞争战略的工具、迟缓的正统标准化及因特网标准开发的后滞、标准化失败的范式、标准战争和公共政策、数字电视中的商务和公共政策问题、竞争策略与兼容性问题等。本书是适用于标准理论研究、管理决策和教育的读物。

     

      25.组织变革和全球标准化:组织被标准和准则淹没的解决方案(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global standardization: Solutions to standards and norms overwhelming organizations),作者:Boje, David M.,ed.,Routledge,2015        

      推荐理由:组织学和伦理学专家Boje D(2015)等人用组织变革方法(organizational change approach)对标准和规范(standards and norms)进行研究,探索对于走向全球的业务如何有效合理地应对四种标准和规范:(1)会计和商务(2)国际贸易(3)社会(4)安全、质量和环境。他们认为标准规范到处泛滥,成为流行病,常常互相矛盾且很多都不必要,但是也有些却是非常有用和极为重要的。不仅仅商务,而且任何组织都要学会与之相处。该研究把现实世界看成是不规则碎片(fractal)组成,分为四重标准化(tetranormalizing)过程:社会/文化(SC)、生态/质量(EQ)、贸易(T)、经济/会计(EC),并开发了多重不规则碎片方法解决组织机构被标准不规则碎片压倒之混乱。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研究、组织管理者、标准化教学等方面的读物。

     

      26.标准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Standards),编者:Albert N. Link,Edward Elgar,2016       

      推荐理由:本书为论文集,总共汇集了从1954年到2012年的34篇重要经济学和政策方面的论文,展示出与标准有关的经济和政策现状,标准在推动科技进步以及影响工业竞争中的作用,标准在工业中的传播,以及公共领域支持标准化开发的角色。本论文集是《国际经济评论》系列丛书的第312册,适用于标准研究和教学。

     

      27.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Information Rules: A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作者:卡尔•夏皮罗(Carl Shapiro),哈尔•瓦里安(Hal R. Varia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早期讨论信息/网络经济学并且与标准紧密相关的书,其内容包括信息定价、信息版本管理、认识锁定和管理锁定,然后重点讨论网络效应、正反馈、外部性、兼容性标准和标准战争,以及相关的公共政策等问题。其英文版是由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于1998年出版。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研究和教育方面的读物。

     

      28.《网络效应视角下企业技术标准创新与竞争策略》,作者:王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推荐理由:《网络效应视角下企业技术标准创新与竞争策略》首先论述了技术标准的网络效应表现、技术标准创新特点和标准扩散相关理论,继而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技术标准和研发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拓展Bass模型的微分方程组研究网络效应下的技术标准竞争性扩散,最后具体分析了标准竞争中补贴、版本更新、标准联盟三个具有实战意义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标准创新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产生积极作用。本书是适用于网络经济与标准战略研究、标准化教学等方面的读物。

     

      29.《网络效应经济理论——ICT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与公共政策》,作者:朱彤,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理由:本书是一本研究ICT产业的产业组织问题的经济学专著。作者以经过深入分析和重新界定的网络效应概念为基础,系统考察了ICT产业的市场均衡特征、技术创新特征、竞争行为特点、标准与兼容性的产业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公共政策挑战。本书不仅对网络效应经济理论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且对近年来ICT产业出现的一些新经济现象,比如“赢家通吃”“技术锁定”等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本书对深化“网络经济”与“ICT产业”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参考价值。本书是适用于网络经济与标准战略研究、标准化教学等方面的读物。

     

      30.创新和标准手册(Hand book of Innovation and Standards),编者:Richard Hawkins, Knut Blind,Robert Page,Edward Elgar Pub,2017        

      推荐理由:30多名学者和有经验的实践者从多学科的角度对本手册做出了贡献,汇集了关于创新和标准这一主题的广泛思考。来自不同社会学科的权威专家总结归纳了现有标准和创新知识体系(包括理论和证据),运用理论、实证方法探讨了技术标准和创新过程;将标准和标准化作为在创新驱动增长中发挥独特作用的要素,能够得出标准化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还为如何将标准纳入创新战略和政策提供了新颖实用的见解。本书适用于社会科学、工程学等不同学科的标准化研究,以及标准化管理、决策和标准化实践等方面。

     

      31.平台领导:英特尔、微软和思科如何推动行业创新(Platform Leadership: HowIntel, Microsoft and Cisco Drive Industry Innovation),[美]安娜贝拉·加威尔,迈尔克·库苏麦诺,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      

      推荐理由:本书讨论了英特尔、微软、思科以及Palm、NTT DocoMO公司是如何如何协调行业创新来支持他们公司的产品,同时还揭示了这些公司在发展成为平台领导的过程中是如何确定市场支配地位的。例如,其中一个现代企业产品模块化的重要案例:Intel公司在1991年开始研发并推动电脑行业采用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结构,从而确立了电脑的体系结构,让Intel公司能够一跃成为电脑行业的平台领导者。PCI总线也成为了电脑所有功能模块的标准接口。换句话说,它可以让电脑的所有功能模块都能够通过PCI总线链接起来,也包括Intel公司自己生产的CPU等芯片。Intel公司的明智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通过PCI总线的创新进行垄断,而是把它拥有的专利全部贡献出来,让所有模块提供商的产品都能够免费与PCI总线相连接。Intel公司的创新极大推动了电脑产业的蓬勃发展,其结果也让Intel公司的芯片销售也获得了极大利润。这个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市场中的事实标准(de facto standard)的产生、发展和占有市场的过程。本书是适合标准化教育、企业标准化与创新研究等方面的读物。

     

      32.集装箱改变世界(The Box: How the Shipping Container Made the World Smaller and the World Economy Bigger),[美]马克·莱文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推荐理由:本书讲述了集装箱的发明史,ISO集装箱标准的制定过程,以及标准的集装箱在国际物流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将一个看似平凡的主题演变成一个个非同寻常的有趣故事,展现了一项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改变世界经济形态的。标准的集装箱是金属制成的大箱子,上面有很多焊缝和柳丁,底部铺着木板,其中的一端有两扇巨大的门。它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之大,使得货运变得如此便宜,以至于某件产品从东半球运至纽约,远比在纽约近郊生产该产品来的划算。中国从此登上国际集装箱海运和世界工厂的舞台。如果没有集装箱标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无法想象,全球贸易规模可能还会停滞在上个世纪,科技的发展也会由于没有了全球贸易激增的刺激而大大落后。本书是适合标准化教育、物流标准化、标准化历史研究、标准化与创新研究等方面的读物。

     

      33.标准化:基本原理、影响和商务战略(Standardization: Fundamentals, Impact and Strategy),编著:APEC标准及符合性分委员会,韩国技术标准研究院(KATS)赞助,2010        

      推荐理由:APEC组织编写本书的目的是为APEC地区的标准化高等教育和标准化培训提供一部教材,其内容包括标准化历史和标准化定义、标准的功能和分类、标准的生命周期、相关的标准化组织、标准化的开发程序等内容,主要适用于高校的标准教育和职业培训等。

     

      34.《开放系统标准化:一个商务途径》,作者:[美]Carl F. Cargill,PrenticeHall,1997        

      推荐理由:《开放系统标准化:一个商务途径》是美国IT标准化专家Cargill所著。作者从标准化的历史出发对标准化的规则、参与标准化的人员、以及标准化的产物——标准的特征进行了考察。进而有对IT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技术结构、组织管理结构和产品市场结构的新变化予以分析,并结合标准化活动的方方面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最后作者介绍了与IT业关系密切的,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地位和代表性的各种标准化组织,并结合其开放系统标准化的观点对这些组织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予以探究。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管理、标准化理论研究以及教育等方面的读物。

     

      35.汽车生产系统及其标准化:从福特到奔驰的案例(Automotive production systems and standardization: From Ford to the Case of Mercedes Benz),作者:[徳]Constanze A. Clarke, Physica Verlag 2005    

      推荐理由:《汽车生产系统及其标准化:从福特到奔驰的案例》是由柏林Freie大学Constanze A. Clarke的博士论文,对梅赛德斯-奔驰生产系统(MPS)案例了研究分析。2000年梅赛德斯-奔驰在其全球的轿车生产工厂实施梅赛德斯-奔驰生产系统(MPS),标准化生产系统的引入是一项重要创新。本研究从标准化的形式和功能的驱动力,汽车行业生产系统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标准化所起的作用,标准化对工人工作的控制,工人的知识等角度对梅赛德斯-奔驰生产系统(MPS)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书是适用于企业标准化工作、企业标准化研究、标准化教育等方面的读物。

     

      36.标准化工作的私营化发展:数字化信息时代中知识的圈占现象与策略(Standardization and Digital Enclosure: The Privatization of Standards, Knowledge, and Policyin the Age of Global InformationTechnology),作者:[美]Timothy D. Schoechle, 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 2009    

      推荐理由:《标准化工作的私营化发展:数字化信息时代中知识的圈占现象与策略》是Timothy D. Schoechle的哲学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是对数字化信息时代中标准化过程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这种趋势引发的一些重大公共策略问题。文中把新的标准化趋势,即一些公司组成的企业协议组织采用的与传统标准化委员会不同的方式制定标准的活动,称之为标准化的私营化;把与此相对应的论述描述为“知识圈占”;依据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认识和公共范畴理论,并应用语篇分析法和编史方法论述企业协议组织对其合法地位的追求,并对他们纳入国际标准化体系的论据进行了研究。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理论研究、标准化教育等方面的读物。

     

      37.标准化精要:原理与实践(Standardization Essential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作者:[美]StevenM. Spivak & F.Cecil Brenner, CRC Press,2001      

      推荐理由:本书由美国马里兰大学Steven M. Spivak和马里兰州轮胎技术和标准咨询公司F. Cecil Brenner共同编著。这本著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特征,标准化发展历史、标准化概念的起源和基本属性、标准化的目的和范围,标准化的法律起源、标准的多样性,以及采购标准等内容;第二部分从质量体系、环境体系、生产安全管理、消费安全管理以及市场贸易规则等方面,讨论了国家标准化和全球标准化所涉及的各个层面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从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化实践入手,对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予以反思并总结经验。本书既是标准和标准化的入门读物,也是关于标准和标准化的评论性书籍,适用于标准化教育和培训以及有关的研究工作。

     

      38.标准、战略和策略:案例和故事(Standards, Strategy, and Policy: Cases and stories),作者:Peter Grindle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研究标准、技术、商务战略和策略之间的关系的书。作者认为,标准提供了连接经济分析和商务战略的很好机遇。书的内容包括标准问题的描述;标准和策略的框架,对标准战略的深入讨论,标识网络效应的方法并且通过标准战略赢得标准竞争,在标准建立之后企业如何通过标准获得最大效益并且能够继续进行有效竞争;从策略的观点看正式标准和市场标准;以及6个案例研究说明标准的不同侧面等。本书适用于企业标准战略研究和实践,以及有关的标准化教学等。

     

      39.《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作者:[美]詹姆斯.弗.穆尔,翻译:梁骏/等,北京出版社,1999        

      推荐理由:穆尔用生态学的隐喻解释了各种公司的发展情况,例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电报电话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苹果公司和坦迪公司之间为了进化而展开的竞赛;沃尔玛百货公司对付克玛特百货公司的区域策略。其中沃尔玛公司采用标准化可复制的商业模型与企业生态战略布局相结合让它能够打败竞争对手,赢得市场的案例阐述了标准化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本书是适用于企业标准化战略研究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读物。

     

      40.《技术创新、技术标准与经济发展,作者:刘振刚,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推荐理由:本书以技术创新、技术标准与经济发展间内在关系的探讨为切入点,以北京技术标准工作及技术标准与科研工作相结合的有关事例为实证,分析技术创新、技术标准与经济发展间的促进与互动关系。同时,通过对国外技术标准战略及技术标准化工作的介绍,促使我国的企业界、科研机构、管理结构等单位关注这其中的工作技巧,倡导和推动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商品化、商品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思路。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学术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读物。

     

      41.信息技术标准化研究:新的观点(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Perspectives),编者:Kai Jakobs, IGI Global,2007         

      推荐理由:这本书实际上是一本论文集,很多学者和业界专家参与了编写,一共有五个部分:⑴标准制定、⑵标准和标准制定的特殊性、⑶标准的传播和采用、⑷国际标准化观点、⑸案例和项目。内容主要涉及信息技术标准化,包括企业标准化、国际标准的语言质量、个人在标准化中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在标准化技术中的开发、使用、应用和影响。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学术研究和教育等方面的读物。

     

      42.《团体标准研究论文集》,编者:中国标准化杂志社,2016,2017         

      推荐理由:这两本论文集分别是在2016年和2017年在杭州召开的团体标准化研讨会的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团体标准的法律环境和体制改革研究、团体标准化的案例研究以及我国社团标准化良好行为和实践等。2016年的论文集共汇集51篇,2017年论文集共汇集论文47篇,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研究、教育等方面的参考读物。

     

     

麦绿波

      推荐者简介:

       麦绿波,工学博士,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系毕业,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工作,从事标准化研究30余年。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等;主持了兵器行业标准体系和多个行业标准化“五年规划”的编制;主持国际标准研制3项;主持重大标准化研究项目10多项;主持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研制30多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委部级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10多项;获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先进个人;获首届“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荣誉(2011年)。ISO/TC172/SC1、SC3、SC9(国际标准化组织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际标准化组织任命的3项国际标准的项目领导(PL);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兵工学会会士/理事;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                                                                                             

 

      1.《标准化概论》(第六版),作者:李春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推荐理由:李春田,是中国标准化理论主要创立者,其主编的《标准化概论》自1982年面世以来,顺应时代发展,已历经六次改版。《标准化概论》(第六版)全面介绍了标准化理论体系,并对其在主要部门和行业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与《标准化概论》(第五版)相比,《标准化概论》(第六版)新增了ISO标准经济效益方法学和高新技术标准化篇章。本书适用于标准化教育、标准化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标准化培训等方面,是我国标准化工作者系统了解标准化理论的必读书目之一。

     

      2.《标准化学——标准化的科学理论》,作者:麦绿波,科学出版社,2017        

      推荐理由:标准化漫长历史的实践沉淀和百年形成的理论基础与当今社会发展对其理论的需求是很不相称的,所以标准化的发展急需创建标准化的科学理论——标准化学。本书是标准化科学理论的原创著作,系统性地创建了标准化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标准化的科学性和哲学认识,标准化的理性概念、公理、形式谱系、原理、定律、标准化熵、相似标准化、标准方程等元理论和基础理论,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组合化、型谱系列与族系、统型、协同互操作性、产品顶层设计、产品优化、标准化指标体系等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标准化系统工程、项目的标准管理与控制、零部件管理、标准化应用状态评价、标准化效益评价等方法,适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大学教师、高级管理人员学习、研究和应用。

     

      3.《憧憬与探索——标准化科普与学术文集》(第三版),作者:顾孟洁,2008       

      推荐理由:本书是一部标准化科普创作与学术探索成果的汇集。我国标准化界著名学者李春田对此书的评语是:“这本文集可以算做是我国标准化文库中的一笔财富,读这本文集中的作品,不仅令人振奋、给人以启迪,还能同跋涉者一起分享攀上山峦、俯视旷野的乐趣。”本书对标准化从最基本的概念到深邃的哲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遥远过去到广阔未来,从企业到国际,从一般方法到学科理论,从历史掌故到理论难点与实践中的矛盾症结点等,做了广泛而又深入的探索,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与科普性。

 

     

     周立军

      推荐者简介:

      周立军,女,中国计量大学教授,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近5年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市场主导制定标准的形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先后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1项;是ISO国家标准化教育奖核心成员,ISO/TC154/WG6专家,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编写。担任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杭州市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是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人才、浙江省教坛新秀。

      1《.标准化概论》(第六版),作者:李春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推荐理由:李春田老师具有丰富的标准化实践经验和长期的标准化理论研究经历,是中国标准化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值得所有标准化工作者学习和敬仰。《标准化概论》每一版都有新的内容,该书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内容全面丰富,系统介绍了标准化的国内外发展历史、标准及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标准化的主要形式、综合标准化、合格评定、标准与技术发展、标准与国际贸易以及标准的经济效益评价等内容;第二,拓展了标准与质量、标准与技术、标准与贸易等方面的内容,阐释了标准与TQM、标准与技术创新以及标准与技术性贸易壁垒之间的关系;第三,第六版增加了ISO经济效益方法论,介绍了价值链方法在标准经济效益测算中的应用,并且给出了试点案例。适宜阅读人群:初入门、管理者。标准化专业本科生,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以及标准化管理工作者。

 

      2.《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作者:李春田,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推荐理由:综合标准化是前苏联的做法和经验,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李春田老师是综合标准化方法的重要推动者。系统论是标准化的主要学科基础,也是做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理念基础,综合标准化是现代标准化的方法论,正是基于系统工程视角对标准化工作的诠释和方法延伸。该书解读了综合标准化、标准综合体等重要概念,阐释了综合标准化的一般过程,标准综合体的类型、建立、结构以及特点,并对综合标准化在企业、农业及地方标准化工作方面的应用给了有益的建议,尤其是“质量、采标、创新三位一体的综合标准化”的思想至今仍是诠释质量、标准与创新的好思路。标准综合体的设计和建设,关注标准化工作的战略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动态性,这些理念都是值得深刻理解和学习的。适宜阅读人群:管理者,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及标准化管理者。

     

      3.《标准的编写》,作者:白殿一,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推荐理由:白殿一教授是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主要编写者,是我国权威的标准编写专家。该书是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20000.1-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配套用书,系统并详细讲解了标准化对象的确定、技术要素的选择、标准文本的结构、标准的要素以及具体编写方法等。该书提供了大量示例,是对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权威解读,是学习标准编写的好教材。适宜阅读人群:标准编写人员。

     

      4.《标准化是一门新学科》,作者:日耳曼,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推荐理由:《标准化是一门新科学》是1972年由印度的日耳曼博士(Dr.LalC.Verman)曼博士撰著的,1980年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翻译出版,最早明确提出标准化是一门学科,是标准化研究领域的早期经典著作。该书分26章,包括历史背景、“标准化学科”概念内涵、标准化的目的作用、领域、内容以及企业标准化、协会(行业)标准化、国家标准化、国际标准化,以及消费者标准化、标准化计划、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化等问题。该书内容丰富,语言朴实,值得标准化研究者认真研读。适宜阅读人群:标准化研究人员,标准化专业学生,管理人员。

     

      5.《标准化基础》,作者:宋明顺,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推荐理由:中国计量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始标准化教育的高等院校,宋明顺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专家,掌握标准化国际发展趋势及动态,团队成员承担80余项标准化领域的国际、国家及地方标准化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教学经验,获得首届ISO标准化教育奖。《标准化基础》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在参阅国内外标准化教材及论著10余部、研究论文与资料100多份的基础上,突破了仅从工程技术角度研究标准化的局限,从管理学、经济学的视角拓展标准化理论;第二,增加了技术标准参数制定理论与方法,使标准化学习落到实处;第三,系统梳理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内容及实践,为企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建议;第四,增加了知识点、资料卡片、案例分享等模块,提升了可阅读性及学习的有效性。适宜阅读人群:初入门、学生(适合于本科专业学生及在职培训教材)、管理者、标准化技术人员及标准化研究人员。

     

      6.《标准化学——标准化的科学理论》,作者:麦绿波,科学出版社,2017         

      推荐理由:麦绿波老师长期从事标准化研究与实践工作,《标准化》一书,满怀对标准化工作的热爱、执着与梦想,内容包括认识篇、基本理论篇、方法篇评价篇和讨论篇,共37章,近60万字,内容相当丰富,理论性和哲学性较强。该书的特点包括:第一,对标准化,从科学和学科的角度提出了独到见解,提出了标准化的科学性和哲学认识,对标准化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阶段划分,这些内容对于深入理解标准化学科特性的有益;第二,创新性的提出了标准化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以新的视角重新梳理了标准化原理,并就其理论基础和相互关系给出了解释,提出了标准化的基本定律,这些新思路对于标准化研究者是有益的借鉴;第三,系统阐述了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组合化的相互关系、理论基础和应用,对于理解标准化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指导很有价值。适宜阅读人群:标准化研究者,管理者和标准化工程技术人员。

     

      7.《标准化战略》,作者:刘杰,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推荐理由:标准是通用语言,是重要的现代治理工具。要真正通过标准化实现引领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促进质量改进、助力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其重要基础是将标准化纳入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进行整体布局。《标准化战略》正是基于上述视野的一本通俗易懂的好书。该书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大问题,阐述了标准化战略的作用与意义、概念与理论、方法与路径,并通过杭州上城区党委政府管理标准化、广西精扶贫标准化、中山红木家具产业标准化、顺德国际标准化、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纪检监察工作标准化等大量现实案例的分析给予读者以深刻感触和实践借鉴。本书语言朴实,深入浅出,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性。适宜阅读人群:政府部门管理者、企业高层管理者。

     

      8.《标准是个好东西》,作者:刘杰,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推荐理由:《标准是个好东西》是一套系列丛书,包括《崛起密码》《规则之战》《战略抉择》三册。其中,《崛起密码》从日常生活、历史发展及工作中的标准谈起,呈现了标准无处不在的应用及其重要作用,介绍了标准化的知识基础知识,阐述了一些重要理念,是一本非常好的标准科普读物。《规则之战》基于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对60家知名企业的案例进行了剖析,包括中国航天科技、海信集团、美的空调、中兴通讯、阳光大家家政等,生动阐述了标准助推企业发展和成功的路径与方法。《战略抉择》以区域标准化战略为主线,探讨了标准在促进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贸易往来、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上述三个专题均以案例为主线,嵌入了标准与标准化的知识点,可读性强,实践性强,是全面了解标准化在当代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好读物。适宜阅读人群:社会大众、初入门、管理者。

     

      9.《赢在精益标准化》(第2版),作者:张冬等,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      

      推荐理由:《赢在精益标准化》的作者团队具有世界500强企业高层管理者经历,拥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标准化作业是精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企业实现质量提升和绩效提升的必然道路。该书聚焦标准化作业,阐释了标准化与精益生产之间的关系、PDCA循环和SDCA循环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标准化作业中节拍时间、标准作业顺序和标准在制品三要素;给出了初始观察表、工作要素时间测量表、工作要素表、人机效率表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常用的标准化作业工具模板,实操性较强;同时也介绍了酒店服务、销售等非制造业的标准化作业应用。第2版还新增加了管理工作标准化以及人机工程学研究成果在标准化领域的应用等内容。该书语言精练、表述清晰、案例丰富,是一本简洁、实用的标准化作业学习用书。适宜阅读人群:标准化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精益生产管理人员。

     

      10.《标准的经济效益ISO方法2.0》,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推荐理由:标准及标准化的经济效益是21世纪以来标准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标准的经济效益评估也是一个难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德国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的支持下,研究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提出了ISO方法论,以评估标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量化标准对组织产生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组织的评估结果。该书介绍了方法论的关键要素和概念,给出了评估过程的关键步骤,提供了相关应用于特定评估步骤的参考工具,并通过案例研究对上述方法进行了进一步解读。ISO方法论也可被用于衡量标准的非经济效益一一如标准对社会和环境的贡献。适宜阅读人群:管理人员,研究者。

     

      11.《标准经济学——理论、证据与政策》,Knut Blind著,高鹤总译校,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推荐理由:德国的Knut Blind教授是全球著名的标准化专家、学者,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标准的经济效益、标准与创新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标准经济学——理论、证据与政策》这本书起始于德国标准化协会(DIN)、德国联邦经济事务部的一个研究项目,之后作者继续应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瑞士经济事务国家秘书处以及欧盟委员会研究企划局邀请进行了若干相关项目的研究,该书即为上述一系列研究的成果。该书在对标准及其经济影响进行分类和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刻画了正式标准的法律含义及其制度框架,论证了使用正式标准作为技术变迁指标的可行性;讨论了部门和企业层面的标准化动机的理论假说,提出了相关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着重讨论了正式标准与技术变迁、国际贸易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该书是21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标准化经济效益方面的研究成果之一。适宜阅读人群: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研究人员。

     

      12.《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作者:桑德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4          

      推荐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与1972年10月出版了英国专家桑德斯主编的《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一书,是较早的,并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标准化书籍。该书介绍了标准化的目的、标准化的7个原理、标准化领域的术语与定义、计量与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标准化与管理、国际标准化、国家标准化与公司标准化、消费者与标准化、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等内容。提出简化是标准化的本质目的、标准化是一种管理手段、标准化需要与消费者的需要相结合等至今仍非常重要的理念。该书是现代标准化发展初期的一本好书,具有追本溯源的价值,值得标准化研究者好好阅读。适宜阅读人群:标准化研究人员,标准化专业学生,管理人员。

     

      13.《工业标准化原理》,作者:松浦四郎,技术标准出版社,1981            

      推荐理由:松浦四郎,日本政法大学教授,1961成为ISO/STACO的成员,是日本规格协会标准化原理委员会(JSA/STACO)的创始成员,1972年出版了《工业标准化原理》一书。该书的内容包括标准化相关定义、标准化的性质、标准化的目的、制定标准的过程、标准化效果的评价以及基础标准等内容。松浦四郎把熵的概念引进了标准化,用来解释标准化的社会功能,并提出了关于标准化5个方面的19条原理。该书是和桑德斯的《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同时期的标准化书籍,而对标准化很多问题的认识上与桑德斯是一致的,同样也是一本了解标准化理论发展历史的一本好读物。适宜阅读人群:标准化研究人员,管理人员。

     


        相关链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版权所有: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滇ICP备05004687号-3

地址:昆明市滇池路1305号 邮政编码:650228